滨州日报/滨州网讯2022年,滨州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在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坚强引领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全市中心任务,聚焦“文化品质更好”,立足单位主责主业,圆满高效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为繁荣滨州文艺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资料图】
一、走前列、开新局,斩获多项文艺领域奖项
求突破,多个奖项填补空白。渔鼓戏电影《枣乡喜事》连获“中央宣传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推荐影片”、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2022年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推荐影片”、第五届中国戏曲电影展“优秀戏曲电影”三项国家级奖项,填补滨州空白;吕剧《一念》获第36届田汉戏剧奖,臧宝荣成为本届山东唯一上榜编剧;中国文联2021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电影《飞鱼少年游》顺利结项,填补滨州中国文联扶持项目空白。
求实效,塑造滨州小戏品牌。近年来,我市连续7年9部小戏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其中8部由我单位编剧、导演,助推滨州小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现象级”名片。今年,《最臭美的人》入选全省“厚道齐鲁地 美德山东人”主题情景小剧(全省共10部);《清澈的爱》荣获“戏剧中国”小戏小品类最佳剧本,首届全国小戏小品优秀作品展演优秀剧目、优秀编剧奖;《网红书记》获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三等奖。
求创新,擦亮滨州文化名片。创新开展孙子文化主题艺术创作,打造儿童剧《小虎滨滨历险记》,将城市IP形象转化为爆款儿童剧。目前第一部已成功首演,受到热烈追捧,第二部成功立上舞台,第三部已完成剧本创作;儿童剧本《小虎滨滨历险记-智擒鼠贼》《小虎滨滨历险记-智斗大灰狼》分别获“金画眉”全国优秀儿童剧本征集特别优秀儿童剧本奖、最具潜力剧本奖。
二、树标杆、创典型,夯实创研单位基础优势
争先创优,人才优势凸显。2022年,我单位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锻炼高素质人才队伍,“老中青”人才梯队逐渐成型。申报的王新生工作室入选第二届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该项目每3年一届、每届入选10位名家,本届全省仅有3个地市有名家入选;1人获“十佳滨州专业技术带头人”(自2017年来,文旅系统首次入选),1人进入2022年度十佳滨州文化英才公示,1人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戏曲评论人才培训班(全国30人),1人被授予“戏剧中国”2021年度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山东唯一入选);1人被推选为滨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参加滨州市第十次党代会。
求真务实、文艺理论可圈可点。在《滨州地方戏曲丛书·东路梆子》《滨州地方戏曲丛书·扽腔》成功出版的基础上,启动编纂《滨州吕剧发展史》,目前已完成纲目编撰、论证及部分老艺术家的采访;《中国戏曲剧种全集·东路梆子》第三稿修改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扽腔》已基本完成初稿撰写;两篇文章分别发表于中国旅游报、中国艺术报等国家级刊物;《乡村振兴视域下惠民鼓子秧歌的保护与传承发展研究》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研究课题立项项目。另外,撰写艺术课题及艺术理论、评论文章等9篇,2项在国家级媒体刊发,2项获省市级重点课题立项。
三、塑形象、展担当,培育全市艺术创作新动能
以文艺作品服务全市专业院团。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根据不同剧种特色、各级剧团水平创作了一批精品剧目被全市专业院团排演,近五年来全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就有一半由我单位编剧创作。以我市“全国十佳农民”赵文鑫事迹为素材、展现中国现代农民的现实题材吕剧大戏《沃野芳华》完成初稿,拟由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排演;《小虎滨滨历险记》系列剧则与市歌舞演艺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为剧团成功转型提供支撑。另外,围绕滨州人才节创作小品《人才公寓的故事》等5部作品,其中情景剧《蒲公英的故事》在第三届滨州人才节开幕式上演。
以专业力量提升全市创作水平。举办滨州市艺术创作与评论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对全市文旅系统文艺骨干及艺术创作与评论爱好者共计50余人进行培训,进一步激发提升我市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水平,全市文艺创作与评论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同时,搭建全市文艺评论平台,积极开展“一剧一评”剧本研讨活动,为《小虎滨滨历险记·智卫家园》《张镈大师》《女人带来好风水》《秦始皇》等剧本及《吕剧博物馆展陈大纲》等提出修改意见,为全市戏剧爱好者及文艺团体提供公益辅导。
下一步,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围绕“1+838”工作格局,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注重文艺理论研究,创新开展各类文艺创作与评论培训辅导活动,踔厉奋发、担当有为,用“大干2023”实现文化品质提质增效。
附件:
责任编辑:闫晓亮
标签: